西安交通大学电力工程系历史悠久,其源头可追溯到清光绪34年(1908年)在交通大学成立的电机专科(预科一年,专科三年)。1952年在院系调整和国家提出全面学习苏联教育模式后,成立了输配电和发电两个教研室,成为当时国内最早成立本学科的极少数高等学校之一,同时开始招收本科和专科学生。
1956交通大学西迁时,输配电和发电两个教研室的师资及实验设备几乎整体迁至西安。在我校倡导并经教育部批准后,本学科于1978年在全国范围内更名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这个名称沿用至今,成为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同名二级学科。1982年本学科被评为全国第一批博士授予单位。1999年,根据学校组织机构改革方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教研室更名为电力工程系。2001年,电力工程系在原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二级学科的基础上,增设电力经济与技术管理二级学科。2001年,西安交通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入选全国重点二级学科。2011年,电力工程系根据学科发展需要,自主设立新能源电力系统及其智能化二级学科。2017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最新一轮学科评估中,作为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的主要支撑学科,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科整体被评为A+。
电力工程系现有教师2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 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在职教授10人,副教授9人,讲师6人。
近年来在国家211工程、教育部“振兴教育行动计划”、985工程的资助下,本学科取得了重大发展。目前本学科拥有国内一流的科研条件,具有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电力市场模拟仿真实验室、分频输电实验室、新型继电保护实验室、电力系统实时数字仿真(RTDS)实验室及新能源物理仿真试验室等设施完善的实验平台。2015年,以西安交通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基地为骨干,获批并成立了陕西省智能电网重点实验室。
本学科在电力系统分析与规划、电力市场、电力系统安全控制、新型继电保护及综合自动化、谐波分析及新能源电力系统等研究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科研成果。本学科主导编著的《电力系统计算》,《现代电力系统分析》,《新型继电保护与故障测距原理与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教材及专著,在本专业领域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目前本学科每年培养本科生约60人,博士及硕士研究生约80人,博士、硕士留学生约10人,毕业学生主要就职于电力系统运行,科研及教学单位。
电力工程系部分教师合影